close
 
ㄍ一ㄥ~到最高點
我終於完成初稿
逐字稿收聽、重點整理:兩晚
稿件撰寫:三晚
整整五個晚上耶,可比得上我寫論文的認真程度了
而這篇回憶錄是以「我」第一人稱的角度來撰寫
揣摩當事人的心態
希望寫出他的心聲
 
接下來還有幾件工作:
一、請當事人校稿、補充:3/8寄到淡水
二、回收校稿、照相、補充問題再訪問:預定3/20,淡水麥當勞
三、修正稿件,加上照片、補充資料(麗芳願意協助),排版後正式印出
四、寫出生命故事(可有可無啦,不一定要給當事人看)
 
以下是回憶錄定稿的內容:(初稿於2010.3.7,定稿於2010.7.12)
  

育「樹」苗於錦繡神州,終挺「立」在美麗寶島:
 
郭樹立先生回憶錄

  

    我出生於中華民國十七年,西元一九二八年,正是國民政府完成北伐大業、國家終於一統之年。誕生於陝西省商州縣的一個小農村裡,這是個沒啥人知曉的小縣城,但是距離三十幾華里、合六十多公里之處卻有個鼎鼎大名的都城,就是歷史古都西安。
   
排行老大的我,家裡頭還有祖父母和雙親,世以務農為業。記憶中家父耕種的田地很大,面積約莫台灣人所謂的五「甲」左右,種植小麥、豆子、玉米、黃豆等雜糧,但田地大半貧瘠因此收穫不豐,接下來我兩個弟弟相繼出生,食指浩繁下家裡頭的生活更是困窘了。但很幸運的是,我有疼愛我的祖父母、溫柔的母親,讓這個家充滿了溫暖;而儘管嚴厲但還算的上是勤勞的父親,撐起了全家的生活支柱。也因此在當時戰亂的年代,我仍然能入學,從小學一路讀到商州中學畢業,基本學識算是具備了。
   
求學期間適逢日本侵華,上課時候常因日軍空襲不得不一邊躲避警報,更目睹家鄉烽火漫天、血腥遍野的慘狀,因此對日軍的野蠻行徑相當反感。三十三年從中學畢業時,毅然決然響應蔣委員長的「十萬青年十萬軍」口號而投筆從戎。離家當時兩個弟弟年紀還小,長輩們也沒有太多叮嚀交代的話語,或許彼此都認為這只是短暫出征、一旦戰勝了日寇即可凱旋回鄉,哪裡想到這一離別就是數十年的漫長歲月?
   
中學畢業那年夏天,從來沒有離開家鄉的我,一趟從軍之行卻讓我整整走了幾天幾夜的路。當時同為商州中學的畢業生約有三十八名,一同赴西安接受美軍的協助體檢,而合格後我就被編入陸軍五十四軍第八師二十四團,隨即搭乘運輸機經數小時飛行抵達雲南沾益機場,駐居機場鄰近地,並整編準備往緬甸與美軍聯合對日作戰。三十四年初我軍之戰略轉向往廣州方面戰場,由昆明徒步行軍往貴州、廣西,而到達廣西南寧。沒多久突然傳來日本無條件投降之消息,部隊接到命令步行至廣州接收日軍投降之人員與作戰物資。三十五年初於廣州,共軍開始在東北及山東發起內亂,我軍奉命由廣州登貨運船,搭的是煤炭裝運艙,經過幾天航程先到上海再轉抵青島。我軍一上岸立即發起向膠州縣城攻擊作戰,一舉收復該城鎮,之後就在山東與共軍實施攻防戰。我軍因裝備精良火力強大經常有空軍支援,所以多採用日間作戰,然共軍方面多利用夜間作戰及游擊戰法或人海戰術、山地戰,雙方你來我往經歷約兩年時間,期間大小相戰數十次。而後駐紮在山東省的國軍因東北戰爭激烈,而增援膠東一部份兵力運抵東北戰場參加會戰。
   
當時我在青島市經體檢、考試、受訓加入海軍陸戰之行列,三十七年春節前後,陸戰隊由青島乘軍艦進駐上海,整備後開往福建省馬尾海軍基地,一集訓就是半年時間。此時國軍在戰場上節節失利,特別是徐蚌會戰的慘烈犧牲後,戰爭由北方轉移至南方大陸,好似即將失守敗退,所以在大陸之國軍奉命轉進舟山群島及海南島等島嶼暫作防禦,我隊也由福建進軍舟山群島、大陳島等加強固守。但戰事急轉直下仍讓人措手不及,時已三十八年,大陸宣告淪陷,我部隊隨政府遷台,暫駐紮於左營海軍基地。
   
民國三十八年,仲夏,廿一歲的我初次造訪這個蕞爾小島,沒有太多想法,中心思想只有「整軍備戰,早日反攻」。當時政府提出的口號為:「一年準備、兩年反攻、三年掃蕩、五年成功」,一定要反攻大陸解救苦難同胞!這樣的信念成為我們這批從大陸來台的士官兵們最大的精神支柱,儘管每當過年過節多數同袍們都忍不住思鄉情躲在棉被裡放聲大哭,可是次日天一亮,我們依舊精神抖擻地投入軍技的操演,不容有太多怨言,就這麼日復一日、年復一年,無聲無息地走過我在台灣之軍旅生涯三十多年的漫長歲月。=
   
除了磨練軍事技能等待政府反攻號角響起的一刻外,自我成長學歷提升與官階晉升獲獎加勛成了我生命追尋的最大動力。來台沒多久我就參加國軍隨營補習教育,獲得高中同等學歷;四十三年考進海軍陸戰隊學校專科班,四十四年畢業取得軍官任用資格,四十五年隨即晉任少尉排長。之後一路榮升中尉、上尉而任連長,期間數次參加三軍聯合大演習,不但磨練反攻大陸之作戰技能,也實際參與偷襲東山島的戰役,可以說是閱歷豐富。
   
當實際帶兵的連長職務交接後,我續充任營、團、師之參謀,同時考進陸戰隊學校初級班、高級班,及國防部情報學校情報軍官班級高級班進修,努力進修充實自己,終能晉升少校。在任軍官期間榮譽不間斷,獲總統頒發之忠勤勳章及忠勤加星勳章,此外還有行政院長、國防部長頒發之海績、海風、海勛、海功等獎章。六十一年奉命調往三軍大學擔任戰爭學院中校參謀官,此後較無特殊表現也未再獲得獎勵。六十八年,也就是來到台灣的第三十個年頭,五十一歲的我申請退役,正式劃下卅五年軍旅生涯的句點。
   
回想起這三十多年的軍旅歲月,將青春奉獻給國家,個人感情生活可說是一片空白。部隊裡望眼都是光棍們,放假出營接觸到的台灣女子則是倍感陌生。年幼時家鄉的長輩們就為我訂了婚事,只差明媒正娶,儘管後來從軍還來台灣,總惦記著不要辜負了那個故鄉的女孩,因此不敢有娶妻之念頭。直到五十九年我來到情報學校高級班受訓,休假時經友人介紹,結識了在淡水當地開設旅館的簡阿蘭小姐之後,才讓我毅然決定要勇敢追尋生命春天了。
   
簡阿蘭,民國二十九年生,台灣桃園人。結識當時,她母親過世不久,上有二兄長、下有四弟一妹。看著她一肩挑起輔孤育子的重擔卻仍堅毅開朗的待人,使我深深受感動。而這段受訓到任職三軍大學參謀八年多的歲月,正是我和她萃煉真感情的黃金期,終究決定排除萬難共節連理,於六十八年簡單辦好手續,請我大舅子蔡財發先生為主婚人,正式結為合法夫妻。
   
排行老三的郭麗芳是我倆愛情的結晶,也是我親生的骨肉。然而阿蘭先前所生的郭麗秋、郭森雄一女一子,我也都不藏私心視如己出,撫養他們至長大成家立業。而後森雄娶媳婦陳波萍、生下長孫誌剛孫女品瑄,麗芳也有好歸宿,女婿為李建民,產下龍鳳雙胞胎,命名為李羽杰、李羽茜。看著兒孫健康茁壯成長,雖算不上是金枝玉葉子孫滿堂,但也能都對社會有所貢獻,而我在台灣能延續郭家香火,足以告慰商州已故雙親。
   
尋根之念,於我退伍之後才萌芽。軍旅生涯三十五載,對於返鄉不敢有太多奢望之想,民國三十六年在青島過農曆春節,距離家鄉陝西尚有幾百里之遠,卻可是這幾個年頭裡最短的距離了。想家嗎?想歸想,口袋裡沒幾個子,沒有方向,四處又烽火漫天,絲毫提不起飛奔回家的勇氣。在那個通訊極度不發達的年代,幾十年音訊全無,家裡頭的人當我戰死了,吃飯時多擺了雙碗筷遙祭我這個可憐孤魂,也好,解放之後家裡沒因我當國民黨的兵而被共產黨為難,只是疼愛我的祖父母因思念我,日夜以淚洗面最後接連辭世,可知不肖的孫子我日後有多麼愧疚?
   
退伍後那幾年,透過一個老鄉在航空公司工作的兒子、女婿,輾轉聯絡上家裡的人,得知父、母都亡故了。我胞弟寄來我姑姑的照片,佯稱這是母親遺照,儘管不是她本人神韻倒也七分相似,我一瞧忍不住抱著掩面痛哭,母親啊,兒子不孝,來不及送您最後一程,今生不能盡孝道,來生,還要生為您的骨肉啊~
   
殷殷盼望著政府的美德,終於,  經國先生於七十六年底宣布開放大陸探親,等到七十八年時機成熟了,我同陝西老鄉們一行約莫三十人結團返鄉,先到香港,再轉機至西安。前三天住在西安,我素未謀面小我二十幾歲的胞妹先從家鄉來到西安跟我會面,順道看看沒見過的西安城。之後我搭了五個小時的車子回鄉,踏進家裡大門的那一刻百感交集,四十多個年頭了,大廳陳設沒什麼改變,只是親人死的死、老的老,而我也白髮蒼蒼齒牙動搖矣。家鄉還是一樣的清貧,親人們都巴望著我這個台灣來的富公子能送個大禮,於是我竭盡所能滿足他們的需求。於是這一趟返鄉之行十五天,雖一解思鄉之情,但花費也驚人,約莫八十萬新台幣跑不了。
   
第二年又回去一趟,專程安排清明節到雙親的墳上祭拜。大陸很多地方的墳墓可是不比台灣人的慎重,人死後火化成灰,骨灰罈埋入土裡,上頭沒有塊像樣的墓碑可供悼念,甚至依然種著作物。也因此無從由碑上的刻字知曉我雙親過世的確切年份,但這也不重要了,兒子終於能在兩老的墳前上柱香,總算是一了心願,此時天空下起皚皚大雪,如同追悼著我摯愛的長輩雙親們,天地有情、歲月無情啊!
   
從此我與家鄉親人的聯繫不斷,也善盡郭家長兄之責回饋故里。那年,我小弟突然腹痛,被送到醫院的路途中就斷氣了。當時他們窮到無力辦後事,不說二話,我託在澳洲上班、公司在香港的外甥女匯款人民幣一萬元過去,喪葬解決了還有餘款照顧遺孤短期的生活。之後我大弟、弟媳婦等相繼過世,我一視同仁幫忙,儘管自己晚年經濟困窘,但只要一口氣在,我有能力幫的上忙的,絕不推諉。
   
剛過完農曆年的我,已有八十又二的歲數了。近年來身體狀況每況愈下,體力差、胃口不好,感覺猶如風中殘燭般,不知何時將追隨我故鄉雙親與兩胞弟而去。年老歸西本是天經地義,但心中唯一掛念的是我的結髮妻子阿蘭,三十多年牽手共同走過多少艱難險阻,相互扶持不離不棄,如我早她先走一步,擔心她晚年生計,更憂煩他無依靠孤單度日。
   
今年元月二舅子蔡勝輝之獨子明翰到家裡探望我倆老,提到發願為我撰寫生平回憶錄,我滿心欣喜期望早日完成了卻一樁心事,又擔心鄉音太重無法溝通,因此先行寫下生平自述若干交給他,並接受口頭訪問若干問題,之後默默等待他撰稿正式為我寫成回憶錄。對於此生之境遇,我毫無怨尤:人生精華全奉獻給了黨國,從軍旅榮退前能認識所愛結髮一輩子,更為我生下掌上明珠,離鄉四十餘載仍有返鄉探親祭祖的一刻,之後讓我能回饋支援故鄉親友略盡棉薄之力,而此時膝下兒孫皆能頂天立地為社會貢獻,我的生平事蹟能完整記錄,人生若此,已沒有絲毫遺憾了。

 

中華民國九十九年,西元二OO年,歲次更寅,初春,於台灣台北縣淡水

口述人:郭樹立   撰寫者:蔡明翰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cerh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